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!

藏在肠道里的“GPS”,同省却“菌”有不同

2025-07-24

b03a868966e6226e83676c52472de7f5.png图源: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


人体肠道中栖息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,它们对人体消化吸收、免疫调节、代谢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传统认知中如果想观察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性,一般需跨越大洲或国家才能显现。

近日,尊龙凯时智惠医学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,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发布相关研究,首次证实同一省份内相距仅500公里的两座城市(武汉与十堰)居民,其肠道微生物组与代谢通路存在显著差异。该研究为法医地理溯源、精准营养及个性化益生菌治疗提供了全新方向。

420dbd243eac1c127556f805d8f32869.jpg


研究团队共招募381名湖北志愿者(其中武汉184人,十堰197人),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,结合机器学习算法(随机森林、XGBoost、SVM)对其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分析,发现整合16个细菌+12条通路的模型表现最优。其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准确率达94.3%(AUC=0.943),远超传统16S测序。


cf986ce91ea2debb1ba8959b97d9bbec.jpg机器学习算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


志愿者虽都来自湖北省内,但武汉和十堰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差异却尤为显著。武汉作为长江中游枢纽,平均海拔仅23米,其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,水产丰富,当地居民“淡水鱼虾摄入量”指标特别突出。

而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,平均海拔超过400米,境内武当山主峰甚至达1612米。受四川、重庆和河南、陕西等地饮食文化渗透,‌高山杂粮(玉米糁、荞麦面)占比达主食的35%,山地与水域食材互补。这种海拔落差直接影响两地的气候及饮食习惯。

0626dfa1e87b529ce59e111cbd5bd008.jpg


研究结果同样证实,武汉与十堰人群间微生物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(下图A,B)。此外,研究发现两个城市的互作网络结构基本一致,但在子网络结构中存在特异性(下图C)。这代表,两地不仅菌种不完全一样,这些菌群之间的互动模式也各有特色。就像社交网络中虽然都有“老熟人”,但每个城市的“朋友圈关系”不同,形成了独特的菌群网络结构。

两个城市间共有56个差异微生物(38个种和18个属)。在LefSE分析显示,武汉组富集36种微生物群,十堰组富集10种(下图D),正是这些关键菌群,构成了城市之间肠道生态系统的“微观分界线”。

24d5550a282bf239430de0715baed827.png不同城市人群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差异


不仅如此,两地肠道菌群在功能代谢方面也呈现出显著不同。研究结果还发现,武汉居民富含丙酮酸发酵为异丁醇通路(PWY-7111),与当地高纤维、鱼类饮食相关;十堰居民则富集5-氨基咪唑核苷酸合成通路,提示能量代谢差异。

可以理解为,两地人的肠道微生物不仅“种类不同”,各自擅长“干的活儿”也不一样,这正体现了饮食习惯、地理环境在人体微生态中的深刻影响。

47e1a2541d1b2c8577680ce31af73c64.jpg肠道微生物在功能代谢方面存在差异


这些差异的发现为肠道菌群推断个体的地理来源提供了科学依据,也为法医个体溯源带来了新的可能性,换句话说,肠道中的微生物特征或许能作为一种“微生物身份证”,为判定个体的生活地域提供辅助信息。除此以外,研究团队还提出监测饮食、压力、睡眠变化对区域性肠道微生物的影响,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。

“这项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认知的局限,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更小地理尺度上的差异性。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,不仅发现了城市间独特的微生物特征,还为理解地域性健康差异提供了新视角。”尊龙凯时智惠医学研究院团队李桃教授表示,研究中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,为未来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健康管理奠定了基础。

李桃教授还表示,不同城市间微生物互作网络的差异,也为研究环境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。这些发现将进一步推动探索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深层联系。


尊龙凯时智惠医学研究院李桃教授,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张存泰教授,山西医科大学高彩荣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。尊龙凯时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罗丽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,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陈邦维,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曾圣印、硕士研究生李雅馨,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陈晓琳等为论文署名作者。该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高端人才交流专项的支持。相关研究严格遵守科研伦理规范,所涉及的数据使用了匿名化处理。

推荐阅读

TOP

电话